佛陀的教導,是生活的藝術(如何活得安詳和諧,使別人也活得安詳和諧),有「當下得果」的性質,當下就能得到修習的利益,而且延至死後。理性上了解之後,要去體驗應用至生活中,過著正法的生活.不去修習,就不能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
1. 戒律:是一種道德的生活-(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對人在身體或語言上不作出任何傷害的行為.
佛陀的教導,是生活的藝術(如何活得安詳和諧,使別人也活得安詳和諧),有「當下得果」的性質,當下就能得到修習的利益,而且延至死後。理性上了解之後,要去體驗應用至生活中,過著正法的生活.不去修習,就不能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
1. 戒律:是一種道德的生活-(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對人在身體或語言上不作出任何傷害的行為.
禪定使心淨化專注,但最高階的禪定、苦行都不能拔除內心不淨,因此佛陀停止苦行,經極久歲月發展無量的福德資糧後,發現正法(Dhamma):內觀(Vipassana)看見身心現象如何形成業力(苦因)與解脫之道,於是教導八正道:戒(sīla,犯戒會產生痛苦而無法練習內觀)、定(samādhi,專注&淨化)及慧(paññā,了知實相不只是所呈現的那樣),以發展靈性本質=純淨的心=所有宗教共同點:慈(愛與善意)、悲(慈悲待哀傷之人)、喜(他榮同喜而非妒)、捨(平等心面對變化,逆境中平靜泰然而非失衡).
現代科學研究外界,然而佛陀說:你會在這6尺之軀內發現真理(苦因與解脫之道)。人因誤認心物現象為我,常覺孤單無助,內觀與自己溝通,比與天使溝通更重要。痛苦對所有人都一樣,正法也是,容易練習,卻因時刻都受負面擾亂而極困難。
有教派向神祈禱,一切祈願文皆充滿貪愛,那不是佛陀的教導。佛陀教導以智慧為基礎的八正道(戒、定、慧),禪定(samādhi,專注&淨化)有助掌控自心持戒,持戒、修慧互輔淨化,聞、思是理智瞭解,而修慧=內觀(Vipassana)=保持正知(時時徹知無常)。
為何要持戒?∵持戒使人不受情緒束縛、出離痛苦,生起慈、悲、喜、捨而安詳快樂,但每當犯戒,便會產生負面情緒(憤怒、憎恨…)痛苦,自己成第一個受害者,殘害別人的詳和前,自身詳和首當其衝,這是自然法則(宇宙、法界回報),並非佛陀懲罰你。佛陀說:「你必須自己努力解脫,沒人能讓你解脫,我僅能指引你解脫的路。」
人的智慧有限,且因人而異,會依觀點創造真理,有些事對一個人聽起來有道理,對另一個人卻不一定。對我們來說,一件物品,只有在和眼睛接觸時才存在,否則,就沒有真的存在.只有透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與外界接觸時,世間才算存在。六根都依身體而有,因此可說,整個世間存在於這六尺之軀.
四蘊(識、想、受、行)如此運作:
慈悲觀(metta-bhavana)不是祈禱,是一種仁愛的態度(善願),不瞋恨,遠離惡念。可針對特定人,也可普施各方,願所有人善良幸福,對眾生散佈愛的慈悲與善意,產生支持的氣氛,刻意用慈悲的愛心讓週遭環境充滿平和正面的氣氛。可視為內觀修習的最高境界(認同所有生物,對所有生命懷有同胞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成果。
佛陀教導弟子發展慈悲心,過著安詳和諧的生活,並藉此幫助他人也過著安詳和諧的生活。慈悲、內觀必須同時修習,有技巧地培養對待其他生命的善意,與所有人共享安詳和諧.
(2003/10/26印度新年時,葛印卡老師在孟買的開示。)
你們在這裡參加新年的集體共修。要知道過新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集體共修。對我們而言,每天每時都一樣重要,必須重視每一時刻,重視禪修,能在一起共修是極大的幸福。
1st day 法與教派派別
法(梵文Dharma,巴利文Dhamma):是宇宙的自然法則、安詳和諧的生活藝術、身心的純科學,生命永恆、每刻都在變化,習性、執著身心為我(的)總使你痛苦,藏於深層-無法透過外表看出,解脫比其它事都重要,必須透過內觀,而非哲學信仰。法賦予人類【透過內觀,與法同在、淨化自心而使習性和「我」的錯覺消失,發展自身神力】的能力。其他眾生無此能力,若不善用這能力,那你過的是動物的生活。
生活的藝術
每個人都會經驗到情緒上的動盪、刺激、不和諧與痛苦;當一個人因此而受苦時,會把痛苦傳給他人。心中開始產生不淨雜染時,我們就會變激動。受苦的人四周都瀰漫激動的氣氛。每個接觸他的人也會受刺激,變激動。這不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為了脫離這種激動,必須知道這種受苦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