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印度,當夫婦們參加森林靜修(Vanaprastha Ashrama),

  (註:Vanaprasthavana(森林) + prastha(旅程)

          森林靜修,生命階段系統(ashrama)之一,

             此階段從移交下一代家庭責任開始,擔任顧問角色,

       然後逐漸退出世界.

       Ashrama(印度教的)生命階段系統,靜修院 )

    夫婦經常一起退隱,過著非常簡單"返璞歸真 "的生活,直到去世.

    這是為了確保他們能好好地死亡().

 

◎對現代人來說,這聽來可能很嚴苛而不合邏輯,畢竟,

    當你年輕健康,苦過來時,能住在精心建造的房子裡,享受所有舒適,

    當接近老年病弱時,()被要求放棄一切,住在森林裡,自謀生路?

    ()若深入觀察,這個操練裡面有著很多智慧,

(森林靜修)是一種簡單的方法,

可確保即使尚未掌握隨意放下身體的人也能獲得.

 

森林靜修(Vanaprastha Ashrama)起源於瓦爾那(Varnashrama)系統.

(註:Varnashrama Varna(瓦爾納) + ashrama(生命階段系統)

=基於瓦爾納系統生命階段系統一種社會結構

=印度教經典根據一些原則區分階層,明確規範彼此的義務權利       

    但實際社會並未依該理論劃分,因此不能與種姓制度畫上等號.)

 

他們在該系統裡深入觀察人性,考慮到人類生活需求、能力和可能性,

發展出一套確保個人和社會福祉的指導方針,

指定人生各階段要進行活動的性質要追求的理想,

非硬性劃分階段,更多是關於在各階段要強調什麼的廣泛指導方針,

所有階段也非都為強制,

人們可依個人喜好,跳過一兩個階段,進入下個階段.

  

人生階段(Ashrama) 年齡          描述                 目標

  ------------------------------------------------------------

Balavastha        0~12  目的是使身體大腦充分成長   身體大腦

()                                 這個階段重點是吃、玩和睡.    充分發展

--------------------------------------------------------------

Brahmacharya      12~24  學生通常會離家留在上師那裡  知識學問

(神聖之道,             以獲得靈性和實用的知識.

行者(志)             學生有2個職責:

淨行為志,              學習自己的生活技能 +         

獨身,學生)               練習對老師堅定的奉獻精神.

  --------------------------------------------------------------

Grihastha         24~48  致力於謀生和養家糊口.     財富和後代

(家庭主)

---------------------------------------------------------------

Vanaprastha       48~60  這階段,把家庭責任交給下一代,  智慧

(森林,隱士)              退出世上事務,大部分時間用於

                         獲得靈性(精神)知識和智慧.

---------------------------------------------------------------

Sanyasa           60+    放棄物質慾望偏見,        終極解脫

(遁世,苦行者)            致力於全面追求靈性(精神)生活.

 

    森林靜修(Vanaprastha)並非指在晚年以許多艱辛挑戰自己,這沒意義.

森林靜修(Vanaprastha)的概念是退出一個有四壁的家(地方),

    家有四壁創造出一種()不會的虛假感,

    也許是∵你已在一個盒子(棺材)裡了,感覺是永恆的

睡在戶外時,會感到非常脆弱,你的身體非常清楚明白這點,

    也許大多數人沒經歷任何事,∵你們坐在房裡,打開音樂或粘在手機上,

但你若在叢林裡,只要一場風暴-與所有的風雨、雷鳴、閃電,

就會看到人類身體有多麼脆弱,在外面即使只待一晚,

你的內心會突然產生某種智慧.

 

森林靜修(Vanaprastha Ashrama)vana(森林)共融,

基本想法是,你一生都生活,現在,隨著(生命)末期臨近,

更接近大自然,意識(人類身體)脆弱性.

 

人們建造房屋本質上是∵人類孩子與其他動物不同,

  無法忍受戶外生活,身心需要幾年養育保護才能達到一定成熟度.

為了保護孩子,∴我們建一個,

投入越來越多保護過度和超級過度保護(那是另一回事).

大人與孩子們一起享受家有四壁的舒適,

但後來,他們有足夠的意識去理解,

"像這樣生活,就是生活在謊言中,()以為自己是不會".

 

不僅在智力,在各方面都要非常清楚,首先是要走出有四壁的家.

這就是為何苦行者(Sadhus)桑雅士(Sanyasis,隱士,出家人)

  都只會睡在樹下,從不進入任何建築物睡覺,

  若天氣惡劣,睡在山洞或有天然保護的地方,

    即使造建築物,他們也只建屋頂,開放側面,即使築牆,也總是泥牆.

其概念是:你必須與地球(大地,元素)接觸,不斷提醒你的身體,

你是地球彈出的(一塊泥土),會回歸(地球大地),

這種想法有很大的好處.

 

我在登山者身上看到某種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大量的靈性練習(修行)之後才能獲得的品質,

明白自己是()凡人,為他們帶來某種寧靜輕安.

他們每天冒著生命危險,不知今天是否會活下來,

知道若犯一個錯誤,就會死亡.

 

森林靜修(Vanaprastha Ashrama)並不表示要去那裡()死亡.

    而是身體帶來深刻的死亡-意識到自己是必死的凡人.

一旦身體完全意識是必凡人,身體會妥善安排自己.

突然間,你會從遠處觀看一切(你的財產、金錢、關係等等).

明白是你為自己生存而創造的一張網,這非常重要,

∵若不明白這點,人就會活得很愚蠢

 

身體若知道自己會,則會很好地校準自己,

  活得更久,不會愚蠢地浪費能量.

當我們開放森林靜修(Vanaprastha Ashrama),

許多搬進美國田納西州Isha內在科學研究所的人都已65,甚至70

生活戶外,森林裡工作暴露在大自然(接觸到土元素),

  不斷地走來走去過去8~10年裡,他們變得更健康、年輕,

  當然,他們在練習瑜伽,但他們的身體狀態也很好,

  看起來比以前好多了,也更強壯.

 

  實踐森林靜修(Vanaprastha Ashrama)的另一個原因是,

在家裡(在家人親戚中間)對人們(其實)並不好.

    現世人們以為無人伺候的死亡不好,

以為死亡時全家都應該在身邊,(然而)這是最糟的死亡方式,

∵你看著這些熟悉面孔,

  ()聯繫現在要離開的(同一個)現實.(:是要怎麼好好離開?)

 

當你在家裡和家人在一起時(除了身心聯繫之外),會發生兩件事

1.你的身體其他的身體會發展出某些聯繫(身體記憶,Runanubandha)

(Runanu-bandha (bandha束縛lock) re Ch8 8-2

     身體記得(和任何物質之間)一切親密舉動(性關係影響最大)

     (累積的)身體記憶(physical memories),

         只要暴露於不同的人/環境,身體就會獲取記憶,

         即使握人的手,都會沾上(一種精神情感的負擔),

         不從人手中接過東西,是為了避免產生身體記憶(runanubandha).

  保持意識-避免產生太多身體記憶(runanubandha),這很重要.

  印度的女神廟為了清除身體記憶(runanubandha)這種精神情感負擔,

      會在節日火浴儀式燒掉這些累積的身體記憶.)

2.一個家庭意味著為今//後天的生活做大量的過度安排,

當你住在家裡或與家人一起時,你會沉迷其中.

 

上述的1.與其他身體聯繫(:身體記憶)2.生活過度安排

    會創造強化的自我意識,讓你很難放手(離世),

    而且,你會帶著巨大的執著/牽掛,這對之後發生的事不利.

 

你必須明白,家庭並不單單意指執著/牽掛,

生命最後一刻看著兒女、妻子或丈夫,

內心會湧入的將不僅是,還會有很多其他東西,

所有那些記憶情緒也會來,這同樣不是一件好事.

 

這就是為何在(森林靜修)這種文化中,

人們想要一個沒有執著/牽掛、更具有靈性的空間,

以一種身體執著/牽掛掙扎和事物無關的方式.

今天的條件下,你不會想進入森林,在火災或大象老虎面前冒險,

他們可能在你(正常)前就殺了你,

更可能的是,林業部門會以擅闖的罪名逮捕你!

    即使在古代,也不是每個人都像國王(re ch6 6-5)和他家人那樣去森林.

vana意思是森林,也可表示花園,

  最好是撤退到受保護的戶外空間.

大多數人搬進靜修院,(印度)全國各地都有很多靜修院.

 

    若不可能在大自然死亡,下個最好的選擇是

把你擁有的任何身體記憶(Runanubandha)和關係放在一邊.

    撤離你認識的每個人(特別是親戚密友),

周圍最好不要有任何會讓你想起過往生活的東西

    甚至是/女神也沒必要,

  ∵那也是身體記憶(runanubandha)-一種你創造的關係.

 

若你已經建立足夠的覺知/意識,

    離世最好的方法就是沒有人伺候你,

若你尚未建立必要的覺知/意識,

    則當(死亡)那刻到來時,你可能會害怕-想有人握著你的手,沒有關係,

若不是在覺知/意識,則你至少會帶著一點愛或安慰離世,沒有關係,

但你應該把這個(覺知/意識)保持在最低限度.

 

何時才是搬進森林靜修(Vanaprastha Ashrama)的合適時間?

    傳統說在你48(或完成4個太陽週期)之後,就是時候進入森林靜修.

但當今世界,(48)這個年齡可能無法反映生命的那個階段,

此外,對不同的人,這些生命階段可能以不同方式發生,

∴實際年齡不是標準.

在人生某個階段之後,應該對人生每個階段的情況進行評估.

一位企業家說:"我堅持所有為我工作的人每六個月必須休一周的假."

另一個人問道:"哇!為什麼?這樣做不是很貴嗎?"

她說:",這是我知道誰是我可以不需要的的唯一方法."

 

∴每隔一段時間,在你人生的每個階段之後,重新審視自己的處境,

    最好檢查一下你與周圍的情況有多大關係,

    生活中的優先事項是什麼,以及是否是時候該退出了.

 

搬進森林靜修(Vanaprastha Ashrama)並不是邀請死亡,不是要去,

而是對人類狀況的深刻接受,

帶著某種覺知/意識和準備,來過你的生活,

以便死亡能盡可能以最好的方式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bo20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