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8 對亡者的協助
正如我們對生者有責任一樣,我們對亡者也有責任.
【8-1 為何需要死後儀式?】
◎死亡是在一段時間內發生的過程,
就像你是經過9個多月才成為完整的生命.
◎在脫離身體的過程中,生命能量分階段離開身體,而非一下子就離開,
(re Ch2 2-5)
◎臨終者通常能在此階段得到一些幫助.
假設你住在出租房裡,房東要你搬走(離開),但你只搬一部分,
∵仍想回來這房子保持聯繫,房東看到,
◎就把所有東西都扔了,某種程度上,這正是需要對你做的事.
◎若瑜伽士對自己生命的5種能量(下了足夠功夫而)有一定的掌握,
(re Ch2 2-4)則當他們離開身體時,會收集一切然後完全退出,
∴不需要任何死後儀式.是很好的離開方式.
◎若你不知如何離開(搬走)、太貪戀(執著)身體而想分批搬離,
則他人能把你推出去一點,這過程可在死後3~5天內很有效地完成,
死後11天內機率都很大,14天內都還有可能,超過14天就難了.
◎若亡者很年輕,或離開身體後仍很活躍,
則在40~48天內仍有可能做些事,
在那之後,我們接觸亡者的能力會減弱.
◎∵當亡者仍處於迷惑和過渡狀態時,較容易接近,
就像當你遇到困擾問題時,(較)容易(對付)說服,
但當你稍微好點,感到舒適時,就(較)難說服,亡者亦然,
◎亡者死後14天,會在新的住所安頓下來,那時要說服亡者就難了.
(re Ch2 2-5
Vyana(維亞那) Vayu:是能量體(prana)的防腐劑,最慢離開.
若是自然老死,則維亞那(能量)將持續11~14天.
若亡者很年輕,或離開身體後仍很活躍,除非身體完全壓碎,
否則有些生命元素仍會繼續某些過程,使生命餘波持續48~90天,
死後儀式能利用這段時間做點事幫助這個生命.)
◎若你做了某些事拆除正在退出身體系統的維亞那(Vyana)能量
或死後限制進入系統的維亞那數量-防腐性質消失,(re Ch2 2-5)
◎微妙的身體無法獲得所需要的維亞那(Vyana)能量來保存自己,
就會開始崩解,而絕望地尋找新的身體,
若是現在從你身體移除維亞那(Vyana),則你的身體亦會開始崩解.
◎死後儀式會干涉維亞那(Vyana)離開身體的過程,
不讓維亞那(Vyana)繼續(防腐保存),身體就開始崩解.
◎死後儀式不僅是為了幫助亡者的旅程,也是為了利益生者,
◎∵若亡者在我們周圍留下很多不安定的生命,則我們的生活就不會好,
不是鬼魂會來抓你,而是它會影響氣氛,
在心理上影響周圍的人及生命品質,
∴世上各種文化才都各有其死後儀式.
一般來說是為了解決親眷的某些心理因素.
◎印度在死亡發生前,及死亡發生那刻起,
為臨終者和亡者創造強大的死後儀式,幫助人以最有益的方式死亡,
甚至想以某種方式利用死亡來獲得解脫(mukti).
◎∵地球上幾乎每個人都開始在無意識中死亡,
沒有對自身生命機制的必要了解.今天,這些死後儀式變得更加重要.
◎過去,大多數人死於感染和疾病,
∴人們創造了完整的科學來幫助超越身體,
他們活著時,也許沒得到必要治療,或發生其他事就死了,
◎∴想至少以死後儀式幫助亡者迅速解散,不要徘徊太久,
不幸的是,在沒有專業知識(及必要理解)的情況下,
如今的死後儀式已成為毫無意義的儀式.
◎未妥善照顧亡者時,該社會的青春期孩子將因此而受苦,
◎這些(未被妥善照顧的)無實體的生命存在首先走向青春期孩子,
∵青春期是最脆弱的人類生命,就像人類版本的換毛期,
生長迅速(不僅生理上,且在其他各方面),很容易受影響,
若周圍有任何正/負能量,青少年是最先吸收它的人,
女孩又比男孩更容易受影響.
青春期前(8~10歲)的孩子通常對(未被妥善照顧的亡者)這些東西免疫,
◎主要是10~20歲的孩子會受(這些東西)影響.
今天,你可以看到孩子們為了面對青春期而經歷多少動盪,
前幾代人青春期從未如此掙扎,原因之一是,
◎我們沒有以適當的方式照顧亡者,
就像徘徊在身邊鬆動的軟體,青春期的生命自然與之糾纏一起.
◎∴每種文化(ex:瑪雅人、美洲原住民,拉丁美洲人)
都試圖為青少年創造保護的氛圍.
◎許多傳統總把(墓地)亡者的地方視為神聖,
不許婦女和兒童進入這些空間,在印度,有詳細的指導方針-
誰可以去,何時去等等,
◎不僅是出於心理原因,這對系統有存在的影響,
◎那些較脆弱的人會受到(未被妥善照顧的亡者)這些東西更大的影響,
◎∴在這種文化中,處理(亡者)身體後,也有精心設計的淨化過程,
不幸的是,隨著時間推移,人們扭曲誇大了這些死後儀式,
以至於很大程度上變成某種商業形式的馬戲表演.
◎仍有少數人做得很好,但很少.
【8-2 債務之網-身體記憶(runanubandha)】
◎若想了解亡者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你應先了解什麼是身體記憶(runanubandha).(re Ch6 6-6)
(註:Runanu-bandha=身體記憶(會成為精神/情感的負擔),
bandha=束縛
暴露於不同人/環境,身體就會獲取記憶,
保持意識很重要,為了避免太多身體記憶-清除精神情感的負擔,
女神廟在節日會以火浴(Klesha Nashana Kriya,re Ch3 3-3)儀式
燒掉累積的身體記憶.)
◎除非你投入能量在其中,否則你無法看/聽/嗅/嚐/觸到任何東西,
◎伴隨投入能量而聯結的,稱為身體記憶(Runanubandha).
不管是有意識/無意識,某種程度上,
◎5種感官與接觸的(周圍的人,行走的土地、呼吸的空氣,
看/聽/嗅/嚐/觸到的一切)都建立了某種聯結(身體記憶),
◎∵身體有自己的記憶∴才存在身體記憶(Runanubandha),
◎不同於遺傳因素,身體記憶是你內在攜帶的.
◎生命過程中你以多種方式獲得身體記憶:
1.身體接觸:
身體會記住你與任何物體的任何一種親密關係,
即使只是握住某人的手,也會發展身體記憶,
∴在印度人們傳統以合十禮問候,∵不想獲得額外的身體記憶,
∵可能造成束縛,阻礙他們解脫的進程.
◎接觸某類物質會比其他物質有更大影響,
在印度人們傳統上不從他人手上拿某些物質(ex:鹽、芝麻或油),
以免發展身體記憶,若你只是用別人的衣服,則可能會發展身體記憶,
∴在瑜伽中心,所有梵志(走在神聖道路上的人)都分開洗衣,
∵他們都在修行,(梵志 re Ch4 4-3 brahmachari)
都有各自具體的特點,我們不希望混在一起,
防止混淆的方法是洗衣時塗上泥土,
苦行者(Sadhus)和出家人(Sanyasis)總是用篩過的紅土染衣服,
◎這是為了確保他們唯一的身體記憶是與地球--而非與周圍的人事物.
2.通過關係:
◎所有關係中,性關係留下的記憶量影響最大,不是內疚問題,
內疚是一種社會現象,你對什麼感到內疚,取決於你所生活社會的規範,
在一個社會對某事感到內疚,在另一個社會可能不會內疚.
印度文化是以解脫為導向,∴人們付出巨大努力以確保
◎活著時,只在絕對必要範圍內保持其身體記憶,
人們∵有各種(血緣、性或交易)關係,
∴發生某種身體上的相同點--有身體記憶.
◎當人死時,人們會盡可能努力抹去與亡者的身體記憶,
◎必須打破與亡者的(身體記憶)關係,你才能活得好,
◎若未適當打破此身體記憶,則它肯定會影響/削弱你的身心結構,
◎∵生命本質是:有時你會容易受影響,正確和錯誤的東西都會進入你,
使你不僅受悲傷折磨,還會導致某些生活失調,
◎∴印度文化在死後儀式中,
發展出許多方法以有意識地解散身體記憶(runanuban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