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無色界心
(25.無色界心之總結
22.無色界善心 23.無色界果報心 24.無色界唯作心)
◎心=識蘊,是識知目標的過程,總共有89(或121)種,
89(或121)心=54欲界心+15色界心+12無色界心+8(或40)出世間心
25依所緣(目標),分為4無色界心,
依善、果報、唯作,則有12無色界心。
◎界=心時常活動或到訪之處,用來形容世間地,
分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心.
生存地=有情投生的生命界(依界而名-欲地、色地、無色地).
◎無色界:沒有色法可支持心生起(沒有依處),
只有意識界(只剩心與心所).
◎無色界心: 因證得無色禪(禪定)而(投生)出現於無色地的12心
=(善心、果報心、唯作心) 3 x各4禪心
=4善心(證得無色禪時生起)
+ 4果報心(投生時生起)
+ 4唯作心(阿羅漢體驗)。
1.善心=與無貪、無瞋、無痴相應的心,帶來愉悅果報.
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皆有善心,
ex:欲界有情造身口善業時,生起8大善心;
色界是證得色禪禪定者,得5禪善心.
※色禪:緣取不同的禪定對象(為目標),於心淨化後證得5禪善心.
無色界則是證得無色禪(禪定),得4禪善心.
※無色禪:緣取特定的4個目標,於心淨化後證得4禪善心.
2.果報心:是心引生思(=指導對目標行動的心所)造業所帶來的業果報(心識結果).
3.唯作心:是心識的作用類型,只實行心識活動,沒造業而不生果報-非善or不善,∴列為無記
22無色界(的)善心有4種:
1.空無邊‧處-善心。
2.識無邊‧處-善心。
3.無所有‧處-善心。
4.非想非非想‧處-善心。
◎善心=與無貪、無瞋、無痴相應的心,帶來愉悅果報.
證得無色禪(禪定),得無色界4禪善心.
◎處=(禪心的)住處.
◎緣取4個特定禪心目標,心淨化後證得4個無色禪善心.
1.空無邊=第1個特定目標(禪定對象)
=無邊空間之「概念」
藉由擴大「心淨化後的影像」至「無邊空間」之「概念」
重複專注「空無邊、空無邊」,
最終證入第1禪-空無邊處禪,生起:空無邊處善心.
2.識無邊=第2個特定目標(禪定對象)
=第1禪善心(空無邊處善心).
專注該心為「識無邊、識無邊」,
最終證入識無邊處禪,生起:識無邊處善心.
3.無所有=第3個特定目標(禪定對象)
=「第1禪善心(空無邊處善心)不存在」之「概念」,
專注該心之不存在,
最終證入無所有處禪,生起:無所有處善心
4.非想非非想=第4個特定目標(禪定對象)
=第3禪善心(無所有處善心)
其想(=記住、認知目標)極微細而無法執行作用,
因此不能說有想(記住、認知),
但極微細≠不存在,故亦不能說無想,
其餘名法(心與心所)都極微細,故無法說其是否存在.
最終證入非想非非想處禪,生起:非想非非想處善心
◎禪心目標可分為:
(1)逐一超越(捨棄較粗、提昇較細禪支增強定力,而證得更高層次禪定心)
ex:(色界的)初~5禪禪心逐一超越更微細目標至更上層.
(2)直接緣取
ex:(無色界的)第2禪心直接緣取第1禪心為目標;
(無色界的)第4禪心直接緣取第3禪心為目標.
23無色界(的)果報心有4種:
5.空無邊處-果報心。
6.識無邊處-果報心。
7.無所有處-果報心。
8.非想非非想處-果報心。
◎處=(禪心的)住處.
◎果報心:
心引生相應的思心所(=指導對目標行動)而造業,
∵體驗業果報本身非善非不善,∴列為無記(不定).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皆有.
分有/無因2組:
(1)有因=美因=無貪、無瞋、無痴的果報心
ex:(欲界的)8大果報心、
(色界的)5禪果報心、
(無色界的)4禪果報心
(2)無因的8善果報心、
7不善果報心(re 無因心)
◎4(無色)禪果報心,在無色地生起,執行結生/有分/死亡3種作用:
1.結生心(連結前世與新生),ex:投生於無色界的梵天.
2.有分心(維持生命流不斷)
3.死亡心(終結一世)
◎色界第5禪的無想梵天沒有心識,∴死後不能緣取前世目標,
若心緣取過去業的法所緣/概念/業相,則投生至第1,3無色界天,
若心緣取過去的法所緣/業相,則投生至第2,4無色界天.
24無色界(的)唯作心有4種:
9.空無邊處-唯作心。
10.識無邊處-唯作心。
11.無所有處-唯作心。
12.非想非非想處-唯作心。
◎處=(禪心的)住處.
◎唯作心:
心識活動但沒造業而不生果報,非善非不善,列為無記(不定).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皆有.
分有/無因2組:
(1)有因=美因=無貪、無瞋、無痴的唯作心
ex:(欲界的)8大唯作心、
(色界的)5禪唯作心、
(無色界的)4禪唯作心
(2)無因(的)唯作心(有3個)
ex: 五門轉向心、意門轉向心、生笑心
◎∵(色界的)第5色禪,和(無色界的)12個無色禪心
都有相同的2禪支(捨、一境性)
∴(無色界的)12無色禪心視同為(色界的)第5色禪
i.e.(無色界的)12(個)無色禪心
+(色界的) 3(個)第5禪心
=(視同) 15(個)第5禪心.
◎15色界心 + 12無色界心
=27廣大心=殊勝、清淨、廣大的心境.
27廣大心沒有3離心所,
∵3離(正語,正業,正命)只在刻意遠離惡行時才會生起,
而在禪那中,禪修者不會刻意遠離造惡.
15色界心有2無量(悲憫,隨喜)心所,
(悲憫=不忍見(欲拔除)他人痛苦.
隨喜=不妒嫉(真誠希望他人不失去成就).
12 無色界心則沒有2無量心所.
◎12無色禪心(沒有2無量及3離心所)
含有30心所:
=10通一切心所(無尋,無伺,無喜)
+ 20美心所(=19遍一切+1無痴).
10通一切(=7遍一切心+3雜):(無尋,無伺,無喜)
(1)觸=接觸目標而啟動心路過程.
(2)受=直接體驗感受(悅,捨).
(3)想=記住、認知目標.
(4)思=指導對目標行動而產生業,造業主要決定於思,會留在心相續流.
(5)一境性=定(平靜穩定的狀態)
=專注於目標,能穩定思言行,也可能縈擾於特定的目標.
(6)名命根=名法的生命原則 (名法=心,心所;命根=生命原則)
=根據業使心、心所持續生起/住/滅去
(7)作意=∵注意而使目標呈現於心.
(8)勝解=決定要行善/為惡.
(9)精進=努力實現目標. (與昏沉、睡眠對立)
(10)欲=願、想要獲得(去做).
20美心所(=19遍一切美心+1無痴):
19遍一切美心: (一定出現於一切美心)
(1)信=相信信念+ 心的清晰.
(正信=相信正確的信念,是須陀洹的素質.
須陀=sota=流=8聖道
=正見,正思維,正定,正念,正精進,正語,正業,正命
須陀洹=入流=體驗8聖道)
(2)念=當下清楚覺知目標.
(正念(Sati)=警覺有關善事的念.)
(3)慚=厭惡惡行,尊重自己.
(4)愧=害怕惡行,尊重他人.
1無痴:
(20)無痴=智(慧):如實知見諸法自性,如燈照亮目標,能驅除痴和無知
(5)無貪=不想要任何東西-不執著於事物,有品德(ex:佈施與捨離).
(6)無瞋=慈愛、友善、不粗暴、不傷害等心境品德,非自私的愛;
慈愛=對一切眾生散發慈愛,真誠願他人幸福平安
(7)中捨=以正見、無著的心態旁觀,平等(不憎恨也無喜愛)對待一切有情
=捨心,不是捨受.
我不需擔心他人,∵眾生只擁有自業為財產,苦樂都是自業的果報,
只要他有善業,就會幸福,
他不會因我是否慈悲、隨喜,就快樂離苦、不退減成就.
(後面六對都有一個關於身,一個關於心:)
(8)/(9)身/心輕安=安寧冷靜.
(10)/(1)身/心輕快性=去除沉重.
(12)/(13)身/心柔軟性=去除僵硬.
(14)/(15)身/心適業性=去除不適業性,成功取所緣/目標.
(16)/(17)身/心練達性=健全.
(18)/(19)身/心正直性=破除詐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