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我的前世】
在我記憶裡有很多(過去)世(ex:在尚比亞有過一世),
我能輕易探尋所有前世中的父母、手足、子女是誰,
但我不會這麼做,我甚至沒關注過他們.
◎我不關注任何一世,
◎我只關注某種程度有靈性意義的事,其餘都無關緊要.
如今我身邊有很多東西都是我過去留下的,但
◎我只攜帶那些有靈性意義的東西.
◎我只培育那些在靈性上與我同在的人,(而非血緣上)
我把那些血緣留給大地,∵他們屬於大地,從這意義上,我認為
只有我最近的4世才是重要的:
(1)比爾瓦(Bilva)(的一世)
1600年代初期,
在印度恰蒂斯加爾(Chhattisgarh)邦的賴加爾(Raigarh)市,
有個年輕人名叫比爾瓦(Bilva),是部落成員,過著狂野激烈的生活.
印度有種傳統,稱為布杜布杜庫(budubuduku)的人
會在天還很黑時的清晨徜徉街頭,
用鼓聲喚醒你,他們若憑直覺看到什麼,就會告訴你,
ex:兩週後某家會死人,or某人會在某處生病…等,
人們一般會注意這些自發言語,
∵知道會成真,若那天沒事發生,就唱歌讚美濕婆(Shiva),
然後去寺廟坐一段時間,供養他們(budubuduku),
這是印度教-什維派(Shaiva)的文化傳統.
(Shaiva=致力崇拜濕婆為至高存在的一個印度教分支)
◎濕婆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們
◎熱愛生命的本來面目,深愛所做的事,
對金錢或財產沒概念,不累積任何東西,只是完全地活著.
蛇和濕婆有深厚淵源,蛇通常有毒,要親吻蛇,你必須很勇敢,
其中特殊部落的人會參與(用音樂馴蛇的)耍蛇活動,
比爾瓦即隸屬這種部落,他喜愛蛇,
◎對他來說,愛就是一切,其餘(包括活著)都是次要的,
他就是這種人--無法融入社會結構,而被視為叛逆者,
(他的眾多叛逆行為之一)∵不尊重(主流)普遍的種姓區別,
他在很年輕時就被眼鏡蛇咬死,當時他被綁在樹上.
被眼鏡蛇咬傷後,毒液進入身體,呼吸變得很吃力,
距離死亡只有幾分鐘,
◎那時還不能真正稱他為有靈性的人,
他是濕婆的堅定信徒(devotee,奉愛者),
◎但在生命最後時刻什麼也做不了,呼吸觀察就這樣發生了,
這更多是出於恩典、一種結果,而非任何修行、意識覺察.
被眼鏡蛇咬傷後,他臉朝下趴著,幾乎要死了,這段時間,
◎他一直觀察自己的呼吸,設法意識到生命的最後幾分鐘,
◎從那幾分鐘的觀察呼吸開始了一個新的靈性過程,
在許多方面改變了他的未來.
(2 & 3)濕婆瑜珈行者(Shivayogi)(的兩世)
◎接下來兩世,他都強烈追求究竟本質(Ultimate Nature),
濕婆是他的道路,兩世他都被稱為濕婆瑜珈行者(Shivayogi).
濕婆瑜珈行者在第一世的修行中,死於37歲,沒有疾病,
只是飢餓和高強度的修行讓他陷入困境,
◎他雖未開悟而死,但死得很有尊嚴,
◎死時並未尖叫、大喊或哭泣,只是努力靈修,冥想,然後死去.
濕婆瑜珈行者在第二世的情况好些,活到55歲,經歷令人心碎的修行,
◎最終完全地意識覺悟(final Realization)仍未發生,
但此世,被(上師)賦予終極恩典(Ultimate Grace).
◎我的上師是一位超凡的存在,
被稱為斯里·帕拉尼·斯瓦米(Sri Palani Swami),
這不是他的真名,叫這個名字是∵
在泰米爾納德(Tamil Nadu)邦的帕拉尼(Palani)鎮附近
◎他達到某種三摩地狀態,在此狀態下停留約兩年半,
此後雲遊各地,啟悟多人,
他來到第二世的濕婆瑜珈行者(Shivayogi)身邊,
賜予濕婆瑜珈行者這孤獨的修行者(Sadhaka)他的恩典.
(註:sadhaka=經歷特定啟蒙的宗教實踐者,
遵循特定靈修(某生活方式)以達到其終極理想(與永恒源頭融合
or實現個人神性)目標者.)
◎當濕婆瑜珈行者(Shivayogi)看到他時,認出他就是上師,
在此之前,他不接受任何人為其上師,
對他來說,濕婆是唯一上師,他希望濕婆來啟蒙他,
但當他看到斯里·帕拉尼·斯瓦米(Sri Palani Swami)時,
他意識到此人已達意識的巔峰,於是他願意,但仍有一絲抗拒,
∵他只願完全奉獻給濕婆,無法給別人,
∴上師出於惻隱之心,化身為濕婆,(於是)濕婆瑜珈行者臣服,
◎上師甚至未用手/足碰他,只是拿起他的棍棒輕拍他的額頭/眉心輪,
在那一刻,濕婆瑜珈行者達到了他的究竟本質(Ultimate Nature).
這次與上師的接觸只持續幾小時,此後再未見面,但一直保持聯繫.
◎上師(Sri Palani Swami)在維靈吉里山脈證得摩訶三摩地(Mahasamadhi),
不知何故,上師認為濕婆瑜珈行者
是適合建立禪那靈伽(Dhyanalinga, re Ch3-3)的人,
並將這項工作託付給了他,
◎上師不是用言語,而是無言地傳達聖化禪那靈伽所需的龐大技術,
於是濕婆瑜珈行者開始建立禪那靈伽的工作,
但∵資源有限和缺乏支持,未能實現上師願景,
∴該世餘生他大部分時間都是閉眼度過.
(4)薩古魯·斯里·梵天(Sadhguru Sri Brahma)(的一世)
為繼續創建禪那靈伽(re Ch3-3),
濕婆瑜珈行者以薩古魯·斯里·梵天(Sadhguru Sri Brahma)的身份
(轉世)回來,在泰米爾納德(Tamil Nadu)邦開始這項工作,
四處遊歷並建立幾個小型機構,
但禪那靈伽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孔巴托(Coimbatore),
在此地面臨許多社會阻力,
◎∵禪那靈伽是神的最高顯化,包括生命的各方面和表現,
∴在聖化時,男人和女人參與了很劇烈緊張的過程,
若男女坐在一起,則人們只能想到一件事,∴出現很多阻力,
而他真的被趕出那裡,他∵無法完成上師遺願而很生氣,
像著火一樣憤怒地離開了孔巴托.
◎那是薩古魯·斯里·梵天(Sadhguru Sri Brahma)一生中最糟的時期,
但最好的也在那時到來--在許多方面,
◎經過數世修行,後被上師驚人的恩典所點燃,
他很確信自己要做的事一定會實現.
但當他被自己低估的普通人和平庸者奪走權利(不允許他實現人生目的,
無法完成上師遺願)時,他怒火中燒,他意識到
◎永遠不可低估無知的力量,
◎無知的力量非常強大,世界大多數時都被無知統治,
你以為你的知識、火熱和開悟能做事,
◎但開悟者總是個人,而無知者卻是群眾,有巨大的力量.
他未做工作所需的充分計算,並非∵沒有能力,
僅∵認為他的熱情和知識足以承載,但世界(運作)並非總是如此,
◎需要適當處理世界的物質層面、不同種類的人,否則就行不通.
在我的一生中,我一刻都沒忘記這對每人來說都是很好的一課:
◎即使你內在攜帶神聖之光,你身後仍會有黑暗.
◎除非你在身後創造許多小小光明,
否則你會需要不斷回頭查看發生了什麼事.
到處都有被薩古魯·斯里·梵天點亮的人,但他不喜歡有人跟著他,
◎∵他是孤獨的,∴身後有黑暗跟隨他,不允許他實現人生目的,
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好的教訓:
◎即使是像薩古魯·斯里·梵天這樣偉大的人,
能做些被認為是人類不可能完成的事,但也無法實現其人生目標,
無論做了多少事,若不能實現所堅持的目標,那就是失敗.
薩古魯·斯里·梵天失敗了,他一點也不喜歡這樣,∴他生氣了,
他總是生氣,非∵任何事/人,憤怒是他強烈存在的載體/工具.
憤怒中他開始朝不特定的方向走去,
見其兇猛,除了跟隨的弟子維布提(Vibhuti)外,無人能靠近他,
薩古魯·斯里·梵天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走了三、四天,
在此期間,弟子跟著他,試著判斷師父要去的方向,煮好食物,
然後跑到師父身邊,將食物放在他面前,退到一邊等待,希望他能吃東西.
◎他終究開始朝著恩典氣息的方向走去,
∴走向卡達帕(Kadapa,是安得拉邦丘德達帕縣的一個城鎮)
最初,他出發時,根本沒想過要去哪裡,只是盲目走著,
想讓頭腦冷靜一下,但他總是朝那方向走,
∵卡達帕有座寺廟,(註: Someshwara寺是一座濕婆神廟)
上師(斯里·帕拉尼·斯瓦米)曾在那裡花了很多時間,
大概被他重新祝聖了,∴薩古魯·斯里·梵天朝那方向走去.
當他終於到卡達帕的寺廟時,憤怒仍未平息,即使過了四、五個月,
他仍怒氣未消,無人能靠近薩古魯·斯里·梵天和其弟子,
不是他們做了什麼,或傷害了誰,而是他們比野獸還兇猛,
哪怕只是坐著,也沒人願靠近,幾天內,寺裡所有祭司都離開了,
∵該生命存在的強度讓他們無法待在那裡,
薩古魯·斯里·梵天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他知道,
∵某些業力限制,他將須在未來兩年內離開身體(死亡).
當他頭腦稍微冷靜,能稍微放下失敗的恥辱怨恨時,
就靜下心來做了些很冷酷的計算,
從一個火熱、旺盛、不顧一切的瑜珈行者,
變成一個冷酷計算、高度務實、有控制力的人,
◎他和弟子坐在一起策劃如何在來世實現禪那靈伽,
許多事都是在那裡決定的—誰應參與聖化過程,應在哪裡出生,
在哪個子宮,如何及何時出生,他規劃了所需各方面,
並為許多可能的問題確定解方.甚至決定他應以什麼身份出生,
身體和心理狀態應如何,
◎一切都是在那裡創造的,
禪那靈伽的基本藍圖就是在卡達帕的寺廟中製定的.
之後,薩古魯·斯里·梵天最後一次回到孔巴托,
◎前往維靈吉里山脈,那裡也有他上師的三摩地,
他最後一次登上這座山,那天山腳下聚集許多人,
他宣佈:"這個生命存在將會再(轉世)回來."
當時,薩古魯·斯里·梵天∵失敗(無法完成上師的意旨)而超常發揮
完成了一次通過7個脈輪卸離身體的罕見壯舉,
◎他是極少數掌握所有7脈輪的大師之一,
被稱為Chakreshwara(掌握脈輪者),
◎當時他只有42歲,行此罕事以作為聖化禪那靈伽的準備.
儘管知道自己失敗是∵對社交場合的處理不當,
但他確定這並非自己能力的失誤.
通過所有7脈輪卸離身體意味著此人已完全掌握所有114個脈輪,
正∵掌握這些脈輪,現在我們才能到處讓人們獲得強烈的爆炸般體驗.
◎他選擇維靈吉里山脈頂峰完成此一不可思議的壯舉,
∵其上師的三摩地就在這些山裡—那是他上師的膝上,
∴他向自己保證,下次不會再失敗或失誤.
◎時至今日,他達到三摩地和卸離身體的地方依然存在,
那裡充滿能量脈動,很有活力,去過的人都能感受體會,
◎位於第七峰的峰頂—就在不斷吹著寒冷狂風的山邊,
此地的品質說明了此人的一切,
那是他覺得最舒服的地方,是很有力量的地方.
若你是禪修者、有點敏感,去那裡時,你會發瘋的,
◎∵要完成特定目的,∴他以特定方式離開,
這不僅是關於自由解脫和(溶)解離,
◎他用他的能量,甚至他的死亡來換取實現未來建立或體現他所想要的.
在薩古魯·斯里·梵天卸離身體前,
他又做了一次徒勞嘗試來完成已開始的工作.
印度中部有一位瑜伽士在26歲時卸離身體,
他是一位孩童瑜伽士(bala yogis, re Ch11-9),
他11歲時達到自我實現(Self-Realization)
在三摩地中度過大約3年半,出來後,他很想分享自己經驗,
但只找到五、六個弟子來教,就連他們也不夠真誠,
於是他生氣了並卸離自己身體.
薩古魯·斯里·梵天立即抓住此孩童瑜伽士的身體,
試圖透過它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他沒有耐心重生並重新經歷生命過程,
◎幾個月裡,薩古魯·斯里·梵天同時處於兩個不同身體中,
在嘗試創造禪那靈伽中,他聚集一些弟子在周圍,
並嘗試以極大強度與他們一起工作,
∵可用時間很有限,當人們未達他期望時,他選擇擱置此努力,
並於卸離身體時宣佈:
"這個生命存在將會再(轉世)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