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述IE(內在工程,Inner Engineering,IE) 

1.所有規則都是我的規則. All the rules are my rules.

2.我對一切負責,我的責任是無限的.(責任是你設定生命界限的方式.

  (註:生命中每種情緒/經驗都是自己創造的,這是我的業力,我有責任)

  I am responsible for everything.

  My responsibility is limitless,

  Responsibility is the way you fixing boundaries in your life.

3.此刻是不可避免的,(註:意指生活當下/此刻)

  (註:可下載App(http://onelink.to/sadhguru_app)

   使用"Sadhguru Presence Time(薩古魯臨在時間)"練習,

   每天6:20p.m.無論身在何處,可設置提醒收通知,並開始練習.)

  無論現在是什麼狀況,都無法是其他任何樣子.

  你擁有在宇宙中做任何事的心理平衡和力量.

  This moment is inevitable,

  whatever right now it is,it cannot be any other way.

  You have the psychological balance and strength

  to do anything in the universe.

4.我不是這個身體,我不是這個心理.

  (註: 輔助練習 re 分類 "Death"書摘 Ch6 6-2 Isha Kriy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wQkfoKxRvo&t=3s)

  I am not this body, I am not this mind.

   這讓你真理中紮根,建立自己.

  It establishes yourself, putting you root in the truth.

5.我是世界的母親.

  I am a mother to the world.

 

  每刻為自己摘述IE,擴大情緒的範圍,探索,以感受一切.

  largen the scope of your emotion, exploring it,

  being able to feel for everything.

  Every moment, give yourself a crash course of IE,

  establish these things.

 

Shambhavi Mahamudra kryia(香巴維大手印)

  請以一定的奉愛(奉獻)精神操作,增強能量,

  進行之前有意識摘述IE 2分鐘,提醒自己.

  (若你狀況糟,可用半小時摘述IE)

  (註: 已上過香巴維大手印靈修(Shambhavi Mahamudra Kryia)

   課程的人都可下載App

   https://apps.apple.com/us/app/sadhguru-yoga-meditation/id537568757

   使用裡面時長2分鐘的"Inner Engineering Crash Course(摘述IE)",

   無論身在何處,可設置提醒收通知,並開始練習提醒自己.)

1.Sukha kriya 4~5 mins,能平衡/右脈能量,增加神經系統活力

(呼吸Nadi shodhan

 有意識的改變鼻孔氣息,改變左/右腦間的腦波而平衡能量)

 

2.Aum chanting x 21次

 可校準身體/心理/能量,aligns body/mind/energy.

3.顫動呼吸(Fluttering of breath)3-4 mins,  

  (re "Death"書摘 Ch6-2 

   Kapalabhatikapāla(頭顱) + bhāti()

 哈達瑜伽(re 術語分類"哈達瑜伽")中的一種呼吸淨化/Kriya

   臉和頭部可能會感到一般熱度,對健康和福祉是OK的,

   頭頂某一點產生熱度時,會發展歐佳司(ojas).)

 

4.(Bandas)-引導能量到各氣脈,強化生命能量.

  (re "Death"書摘 Ch6-2 

   kumbhaka(閉氣)=調息法中的閉氣(暫停呼吸),

   迫使呼吸進入中脈(Sushumna),允許昆達利尼上升並導致解脫.

   極端階段可隨意中止呼/吸氣,三摩地狀態平行,

   惟通過長期持續的調息和練習才能達到. 

   練習(sadhanas)會發展大量的歐佳司(ojas).)  

 

Bhakti(奉愛) sadhana(靈修)

什麼是虔誠(/忠誠/熱情)(What is devotion? )虔誠非指去寺廟…,

虔誠在你生命中的某刻意識比你大得多的東西總是在你周圍運作,

        智力的最高形式,

生命發生的一切對你來說活生生的現實,

則你會自然成為一個虔誠(奉獻).

    我各方面都愛你,為你實現這一切.

虔誠(奉獻)是一種把自己放一邊的簡單/甜美方式.

自認聰明的人總是盡量遠離任何形式的虔誠(奉獻).

當你把別人的幸福當成自己的幸福,那就是虔誠(奉獻).

    虔誠(奉獻)(devotee)一生絕對地努力奮鬥,讓很多其他人輕鬆,

  只為讓(像你這樣的)小傢伙保持一個高度.

 

只要懷著和關懷來做練習(修行),就會極大地改變你的生命.

你有允許過什麼嗎?生命中的每種情緒/經驗都是你創造.

一旦家裡有了生命,你就必須照顧.

為何離開社會(家庭)/來到森林

  你能離開什麼?你想放棄什麼?

    許多人∵不同原因去山上,你不能(以為)去那裡(就能)抹除什麼,

    一體性屬於像這樣的地方,

  最重要的總是執著,你看到○,心裡,

  (想)從世上抹去,(然後)深深地執著,(這樣)不是瑜伽士.

你若是不自由,即使你挖了洞然後呆在洞裡,你也不會自由.

你若是自由,即使世上所有都在這裡,你會有何問題?

    回去給自己,分享你所能分享的愛和關懷,照顧一年.

    一年後這yogi回覆Guru 

  練了30年的瑜伽,什麼都沒發生,

    1年的分享愛和關懷,照顧,讓我現在能說,在你之內,在我裡面.

你不需要做任何很厲害的瑜伽,只要照顧好,就會發生

 

業力

業力不會影響靈性的成長,業力不是問題,

生命中你做了什麼並不重要,你的過去不是問題,

  無論你的業力是什麼,都能處理.

有些人能用小指頭拎著業力,

  有些人得扛在肩上,只需多花點力氣,更多努力而已.

今天就能放下所有該死的東西,此刻其實很滿足,真的.

若你願意遠離你的身體心理,

  (就能)看到業力在那邊/這是我的業力/我有責任,

真正的願意沒有自己(做某事)的方法、風格或方式.

(業力保持距離,)不再對你有影響,

業力反應將會消失,你所有業力就都結束了.

 

Sadhana(業力保持距離的睡前靈修)

確保每晚睡前身體疲憊,

  許多關於你自己的多餘想法都會消失,你會總是睡得很好.

每晚坐在床上進行更有意識的練習,最好盤腿,閉上眼睛,

盡可能地提醒自己(這很重要)

    關於一切都是後天獲得的認同/累積,

你的身體所有記憶(看法,好惡/愛恨關係)都是一種(後天的)累積,

開始慢慢溫柔地擱置與你有關一切-和你的物質財產擱放一邊,

想像你將在2分鐘內死去,

  臨終前,拋棄不屬於你的一切東西—你的感覺/思想/情緒,

睡眠看作是即將發生的死亡,身體坐著,閉眼躺下,就這樣上床睡覺.

一開始可能會感到某種恐懼和掙扎,但它會過去的,

若你每晚都這樣做(入睡就像要死了,

臨終前,拋棄一切不屬於你的東西-感覺/思想/情緒),

則每晚都能消除大量的業力,

久了會發現:你的業力對你幾乎沒任何影響,

  你正從強迫性的行為轉變為有意識的存在.

每天重生.

 


意識覺察此刻/當下的必然性

受苦總是你自己創造的,生命中的每種情緒/經驗都是你創造,

    若能意識這是你的創造,

  你一定會選擇遠離(自作自受創造的)這種方式

此刻你的意識一會兒在這裡,一會兒在別處,不斷進行糟糕的輸入,

  ∴覺得未來看來很可怕.

若你不以過去為食,則你此刻就會心理平靜.

思考/計劃昨天/明天,沒有問題,不是問題,

無論發生什麼,你都在心理放大-帶到不現實的地方,

  相信自己昨天/明天,才是問題,精神錯亂掌管你,

  遠離真理而受苦,有多遠,就有多苦.

 

(真理的懷抱)此刻的必然性中正在發生創造,

  被創造的一個斑點,真理持有,

心理想抓住(持有)真理,但你無法抓持真理,

  若試圖抓持真理,得到的會是你编造的一些想法,不會有幫助,

  必須向真理屈服,無他法.

若把真理變成一種政策("我會接受每個到來的時刻"),

不會有幫助,你會變得被動昏沉.

 

現實只有此刻/當下,

  若你現實/身處真理/只接觸真理/接受此刻發生的必然性,

不會有痛苦-所有消極情緒都會消失.

必然性是你存在的基礎/唯一的自由,不是束縛.

失去這種意識,就失去存在的唯一基礎而產生幻覺,

生命會繞過你,

你來此是為了體驗生命,不是逃避生命.

 

讓自己一段時間(片刻,1分鐘),

  積極地保持意識/意識覺察完全接受此刻/當下

  內外在(不可避免)一切情況必然性/真理懷抱中(真理持有),

就這麼簡單,則你內在/生命的一切(身心)會發生驚人變化,

一切會成為你的一部分.

接下來24小時內,你若意識覺察此刻/當下的必然性1分鐘,

  則明早你就會成,只需1分鐘.

 

此刻/當下一切(任何事物)的出入口,只能體驗此刻/當下的事物,

不用對任何人做任何事,

只有內在(必須)完全接受此刻/當下一切的必然性(不可避免,就是的樣子),

才能保持敞開此刻出入口,生命將會大規模發生.

你若意識,任何你接受,會成為你的一部分,

  你會變成瑜伽而與其他創造物合一.

當你接受,接受,接受,完全接受,

  會有一個(時刻),只有一個存有(only one being),

完全接受某人,則就像體驗5根手指一樣,

你會體驗他人就像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他將100%成為我的一部分).

沒有兩個人,不是像心理/情感上的思考.

 

你對世上幾乎所有事,有很多層次的抗拒,

  你若無意識,抗拒某人,則他就是另一個世界,

  任何你抗拒,總會出現在你面前,你會變成一種強迫性的欲望.

 

Bhava spandana(Shiva/感覺 共鳴)

(Bhava Spandana Program一個進階的冥想課程,

   開放給已學過巴維大手印(Shambhavi Mahamudra)

   BhavaShiva, sensation,感覺Spandanaresonance/共鳴

  冥想(meditation)超越身體/心理局限,體驗更高層次的意識,

  與其他存在體驗合一/無限的愛和喜悅/共鳴.)

生命的可能性是什麼?坐在這裡時,

若你體驗身體每個細胞都在不斷與存在中的其他一切進行交流,

沒有其他,只有你,當一切都只有你時,這就是瑜伽(意指合一),

在你體驗,一切都合而為一,你與一切完全結合,

  只有你,沒有別的,∴一切都沒問題.

只有當你感受到一點點合一(一體性),生命才是美好的.

體驗一點點合一,這很好.

當這個/那個是個別/另外,就總是(帶來)麻煩.

若你接受整體,就能體驗整個存在如同自己一樣.

(克里希那)他活在這種接受的層次,體驗整個宇宙為自己的一部分,

    他向弟子展示整個存在都包含在自己裡面,

  他訓練弟子,∵想使其意識到一樣的課題.

 

  若你現在握住我的手,我能讓它成為一種體驗,

問題是你的心理/智力在計算/分解,

  智力了解事物的唯一方法是分隔/拆解事物,這只對生存有用,

  ∵生存需要智力知道什麼是冷///這些,

  只能探索生命的(表淺)周圍,

一切(存在)都是一種(相同的)能量,若欲掌握/知道生命的核心,

則你需要智慧(結合/統一)同時接受這個/那個,而非分別/拆解,

這個/那個只是你的感知/想法,不是現實的樣子,

若你的接受分期付款的方式,則那(悟道)會花時間,

接受不是發生在一段時間內的事,

你還在思考(關於)此刻/現在/當下,

    而非臨在此刻/現在/當下.

若你的願意此刻絕對的接受,

  那不用一分鐘或一瞬間,而是馬上/立刻

    我們想讓你品嚐什麼是此刻/現在/當下,

    我們在同一個地方呼吸同樣空氣,吃同樣食物,

此刻是怎樣的在我自己裡面,給我整個世界,我也不會與你交換

每個人都同樣有()能力,沒人比別人更好或更低,

JesusBudhaChrishna或我自己,並非比你好,

只是你沒有努力,僅此而已.

只是注意力的問題,

若你足夠注意,

人的意識/存在沒什麼能拒絕(你自己)無邊際的意識,

若你足夠注意,沒什麼打開不了.

 

你可能嘗試過飲酒/毒品/很多東西,想不到這樣的事真能發生在人身上,

    但在天馬行空的想像中,作為人的無限實際上能發生在人類身上.

生命以這樣的方式在你內爆發,你所是生命,

你能作為一個小生物在此生活,或是內在有一卡車的掙扎,兩種都有可能.

整個宇宙能裝在一粒芥菜籽中,時間空間就是一點經驗,

所有這些都能放在一個點裡面,這是物理存在的現實,不是什麼魔法,

智慧一種品質-

  以天才的方式看到整個創造的最終極限-每個小細胞/原子神奇的真實,

你能看到你擁有無限的智慧,而那智慧也在()這裡跳動.

接觸到那智慧,即使只有一點點,

就會於內在變得可覺知(意識),你是一個不亞於魔法神奇存在,

  Bhava Spandana嚴格的努力讓你稍微接觸到那種智慧,

超越身體的東西應裂開片刻,至少讓你知道生命的一些東西.

一滴水是海洋的一部分,海洋也是水滴的一部分.

Bhava Spandana就是以這樣一種方式體驗與存在的其餘部分共鳴(共振),

以至於你不知道什麼是你,什麼不是你. 

 

這是我的願望/祝福,希望這發生在你身上,必定發生在你身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bo20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