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體式(yogasana,瑜珈八支之一)
=使人與崇高本質合一的身體姿勢
(yoga=union/合一, asana=身體姿勢/體式)
◎禪=禪那=冥想/靜心=超越身心界限的一種狀態
=zen,dhana,dhyan,dhyana,yanam,meditativeness(瑜珈八支之一)
=你和你的身體/心理之間有一段距離(空間),(冥想的維度=這一點距離)
i.e. 你的身體在這裡,你的心理在那裡,你之所是,在別的地方,
突然間一切都變得清晰起來,這是一種結果,不是行為.
在禪那中(in dhyan)=保持這種意識.
◎止禪=禪定=三摩地=心靈平靜 (瑜珈八支之一)
=samādhi/samatha
=禪修發展的兩種心性品質之一(另一種是vipassanā=內觀(洞察力))
最初是通過安住在禪那中發展平靜,後來引入單點冥想、各種技巧手段,
=由心專注單一目標而得深刻的平靜狀態(屬世間禪定,有時間性,會退失)
=進入新的維度,智力超越正常的分別功能,使你和身體之間鬆動有了距離,
體驗到更深層次的療癒/轉化、遠離五蓋(貪/瞋/昏/掉/疑),
得輕安/定樂,但只是暫時,不會因此獲得永久轉化(終極自由),
一旦從Samādhi出來,所有的身心習氣也會跟著回來.
三摩地有8種,歸為兩大類別:
1.有餘三摩地( savikalpa)-有愉悅狂喜,
2.無餘三摩地(nirvikalpa=無念、無妄想)-超越愉悅/不愉悅,
你和身體之間只有接觸一個點,其餘能量都是鬆散的,不牽涉身體,
三摩地可維持一段時間,有助於區別自己和身體.
∵三摩地無法了知身心現象的真實本質-三法印(無常、苦、無我),
∴不能究竟解脫煩惱與生死,
i.e. 無論道行多深(能於色界四禪中修神通),都是凡夫.
若以定作基礎而修內觀(vipassanā),則能很快轉凡成聖為俱解脫聖者.
◎觀禪=內觀=vipassanā=毗婆奢那=四念處(屬出世間禪定,開發智慧)
以身心不斷生滅現象為目標,培養正念,令念念相續-引生正定,
雖是剎那定,但配合正念,有洞察力能徹底觀見身心生滅現象的過程,
而覺悟真理(身心現象的真實本質-無常、苦、無我),
開展般若智慧,破除五蓋,成就七覺支,解脫一切煩惱.
觀禪不須深定,故名純觀行,依觀禪成就的叫慧解脫聖者,
ex:慧解脫阿羅漢
修行方法不同,目的和結果也不一樣 :
止禪只專注單一目標,能成就四禪八定,享受定樂,離欲清淨。
觀禪觀照身心生滅現象,能成就般若智慧,轉凡成聖,解脫煩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