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4心路過程之概要
(12~13.速行心路過程(這裡是指無關安止的意門心路過程)
14~16.安止心路過程(=有關禪定、道/果的意門心路過程)
◎安止=禪定、道/果=一種完全專注的心
52心所中,只有高度提昇的尋=善尋=正思惟(re 八正道)
才能令心清晰覺知、安止於目標,證得禪定、道/果.
本章節分為:
〔欲界(=有限)〕無關安止的心路過程(所緣可分清晰/不清晰)
有關安止的心路過程(必清晰覺知所緣目標,才得禪定)
〔色界 +無色界(=廣大)、出世間(=無上)〕都是安止的意門心路過程.
12 當清晰所緣呈現於意門時,
(心路過程中)會生滅:有分心、意門轉向心、速行心及彼所緣,
(心路過程後)隨即沉入(=不斷生滅)有分心流(維持生命流不斷)
當不清晰所緣呈現於意門時,
(心路過程中)生滅(有分心、意門轉向心、)速行心之後,
(心路過程後)即沉入有分心流.(沒有生滅彼所緣)
◎若5門心路過程未能明確識知所緣,則在心路過程停止後,該所緣即呈現於意門,引發意門心路過程, 把片段組成一體-以整體識知所緣.
若不經由5門,則有6種會所緣直接呈現於意門:
(1)過去體驗 (2)過去體驗+ 推測
(3)聽聞 (4)聽聞 + 推測
(5)觀念 (6)觀念 + 推測(=歸納/推理的結論)。
心非常容易受到過去的體驗影響,
若有人體驗過一次某目標,則多年後,當條件具足時,上述(1)~(6)任一所緣可能觸發一連串心流,去識知上千個過去體驗過的目標,然後作意(=注意而使目標呈現於心)轉向該因緣條件具足的目標,以清楚識知.
◎意門心路過程需要具足以下因緣條件:
(1)法所緣=4究竟法(心、心所、色、涅槃) +1世俗法(概念)
(2)心所依處=支持心生起的色法=心臟心室裡的血
(3)有分心=維持生命流不斷的生命成份/因素,
屬於果報心,一旦心路過程生起,就會中斷 (=有分斷),
直到心路過程結束,每個心識剎那即再度開始生滅有分心,
一旦下個心路過程生起,有分心就又再度中斷.
◎依所緣的強度,可將(無關安止的)意門心路過程分為2種:
1.若所緣的強度清晰,則當該所緣呈現於意門時,
有分心會生滅波動2次之後中斷,
然後開始生、滅以下真正能識知目標的心:(re ch3:9)
(1)意門轉向心:作用是在意門心路過程執行轉向該所緣,屬於唯作心.
(在五門心路過程裡,則是執行確定該所緣)
(2)速行心:作用是迅速地跑向該所緣,起反應,會生滅7次
(3)彼所緣:會生起2次,讓欲地的有情緣取速行心的目標為自己的目標,
(色地&無色地的有情,則不會生起彼所緣)
意門心路過程至此結束,便再度不斷生滅有分心流,以維持生命流不斷.
◎以直式圖表(清晰所緣的意門心路過程)如下:
之前 清【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之後
有 晰 有-有-意-速-速-速-速-速-速-速-彼-彼 有
分 所 分 分 門 行 行 行 行 行 行 行 所 所 分
心 緣 波 波 轉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緣 緣 心
流 呈 動 動 向 流
現 後 心
意 中
門 斷
註:
有分心:維持生命流不斷的生命成份/因素,
一旦心路過程生起,就會中斷 (=有分斷),
心路過程結束,每個心識剎那即再度開始生滅有分心
意門轉向心:令心轉向目標
速行心:迅速地跑向該所緣,起反應
彼所緣:緣取速行心的目標為自己的目標
2.若所緣的強度不清晰,則當所緣呈現於意門時,
有分心會生滅波動2次,然後中斷,
然後只生、滅以下真正能識知目標的心:
(1)意門轉向心:轉向該所緣.
(2)速行心:迅速地跑向該所緣,起反應(造業),會生滅7次
意門心路過程至此即結束,(不會生起彼所緣)
就再度沉入有分(=不斷生滅有分心流,以維持生命流不斷).
◎直式圖表(不清晰所緣的意門心路過程)如下:
之前 不【1 2 3 4 5 6 7 8 9 10】 之後
有 清 有-有-意-速-速-速-速-速-速-速】 有
分 晰 分 分 門 行 行 行 行 行 行 行 分
心 所 波 波 轉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流 緣 動 動 向 流
呈 後 心
現 中
意 斷
門
◎簡式圖表如下:(依所緣強度而分的2種意門心路過程)
所緣強度 之前 意門心路過程 之後
1.清晰 有分心流 【波-斷-意-(7)速-(2)彼】 有分心流
2.不清晰 有分心流 【波-斷-意-(7)速 】 有分心流
註:
波=有分心波動, 斷=有分心中斷, 意=意門轉向心,
速=速行心, 彼=彼所緣,
(數目)=生起次數, ex:(7)速=生起7次速行心
13 (總結上述)欲界(無關安止)的速行心路過程
會生起3種心,
生起10次,
詳解有41心,
此是欲界速行篇。
◎欲界的速行心路過程
=(這裡是指無關安止的)意門心路過程(其所緣可分為清晰/不清晰)
依心的作用:
會生起 3種真正能識知目標的心=意門轉向心+速行心+彼所緣
依心生起的次數:
真正能識知目標的心,最多生起10次=1意門轉向心+7速行心+2彼所緣.
(若是色界+無色界有情的意門心路過程,則不會生起彼所緣)
依心的總數,共會生起41心:
=54欲界心-5門心路過程才有的13心(=1五門轉向+10雙五識+2領受)
=54心-13心=41心
14 在安止的心路過程裡,
所緣沒有清晰與不清晰之分,(∵禪定的目標必然是清晰的)
1.(鈍根者)會生、滅欲界的8個智相應速行心之1
依:遍作、近行、隨順及種姓的順序(把心導向安止),
共生滅4次,於第5剎那滅盡.or
2.(利根者)會生、滅欲界的8個智相應速行心之1
依:近行、隨順及種姓的順序(把心導向安止)
共生滅3次,於第4剎那滅盡.
(然後)依(該鈍根or利根的)禪修者意願,
即刻生起廣大(=色界 +無色界)+出世間的26心之1,
進入安止(=色界+無色界的禪定、出世間的道/果)
(心路過程結束後)即沉入有分心流,
(安止心路過程中)不會生起彼所緣.
◎速行心:作用是迅速地跑向所緣目標,起反應
速行心全部有55個:包括善心、不善心、唯作心、道/果心
=欲界的8大善心+8大唯作心+生笑心+12不善心
+ 色界+無色界的9善心+9唯作心
+ 出世間的4道心4果心
◎無關安止的心路過程裡,速行心都是同一種心.
有關安止的心路過程裡,速行心是指不同的心,ex:以下的26種速行心
◎安止=禪定、道/果=一種完全專注的心
若依心的作用來分:有26種速行心能進入安止
依界來分,這26種安止心如下:
=色界 的 5善心 5唯作心 (善心=與(善因)無貪/無瞋/無痴相關的心)
+ 無色界的 4善心 4唯作心 (唯作心=純粹生起、作用後,消逝不留業力)
+ 出世間的 4道心 4 果 心(=出世間的禪定心)
◎只有高度提昇的尋=善尋=正思惟
才能令心清晰覺知、安止於目標,而證得禪定、道/果.
而在欲界,要超越、進入更高層(ex:色界+無色界的廣大心),
須生起與智相關的4大善心+4大唯作心這8心之一,共4次,
依序把心導向安止(re ch1:12~17)
4大善心=8大善心的第1、3對:悅/捨俱-智相應-無/有行心
4大唯作心=8大唯作心的第1、3對:悅/捨俱-智相應-無/有行心
1.鈍根(=根器駑鈍,依師學習,以信為先)者,生起意門轉向心後,
生起8心之一: 8心=4大善心+ 4大唯作心
共4次:1.預備心流→ 2.接近安止 →3.適應 →4.進入更高界
如此依序把心導向安止,1~4順序簡稱(遍,近,隨,種)如下:
(1)遍作=預備心流證入安止,
(2)近行=接近安止.
(3)隨順=適應之前的近行及之後的安止.
(4)種姓=進入更高界的轉變點,稱為更改種姓(淨化).
(遍=遍作,近=近行,隨=隨順,種=種姓)
2.利根(=根器聰利,自力學習,以慧為先)者,已無須遍作-預備心流,
只需生起:近行-隨順-種姓→共3次,即可依序把心導向安止.
◎簡式圖表(安止的意門心路過程)如下:
初證 禪修者 之前 (安止)意門心路過程 之後
禪定 鈍根者 有分心流 【波-斷 意-速-速-速-速-速 】有分心流
(根器駑鈍者) (=遍-近-隨-種-禪定)
利根者 有分心流 【波-斷 意-速-速-速-速 】有分心流
(根器聰利者) (=近-隨-種-禪定)
道/果 鈍根者 有分心流 【波-斷 意-速-速-速-速-速-(2)速】有分心流
(=遍-近-隨-種-道-(2)果)
利根者 有分心流 【波-斷 意-速-速-速-速-(3)速 】有分心流
(=近-隨-種-道-(3)果)
註:
波=有分心波動,
斷=有分心中斷,
意=意門轉向心,
速=速行心,在安止的意門心路過程裡,分以下5種內容:
(1~4.導向安止:遍=遍作,近=近行,隨=隨順,種=種姓
5.進入安止:禪定、道/果)
1.遍作=預備心流證入禪定,
2.近行=接近禪定.
3.隨順=適應安止前後.
4.種姓=進入更高層的轉變點,稱為更改種姓(淨化).
(以上1~4.導向安止是與智相關的8心之一:
8心=4大善心 + 4大唯作心
鈍根者生滅以上8心之一,共4次,依序把心導向安止)
5.禪定、道/果=安止=完全專注的心
(依心的作用來分:)
=26種速行心能進入安止
(依界來分,26種安止心如下:)
=色界 的 5善心5唯作心 (善心=與(善因)無貪/無瞋/無痴相關的心)
+ 無色界的 4善心4唯作心 (唯作心=純粹生起、作用後,消逝不留業力)
+ 出世間的 4道心4 果心(=出世間的禪定心)
道心(屬於善心)=出世間的禪定,作用是斷除隨眠痴,只有1個心識剎那
果心(屬於果報心)=出世間的禪定,作用是體驗涅槃之樂,
會有2或3個心識剎那
(數目)=生起次數, ex:(3)果=生起3次果心
這26種速行心,依照該鈍根or利根的禪修者的意願,
經由止禪將心導向初禪,or
藉由觀禪將心導向道/果,
而進入安止.
15~16 凡夫與有學聖者,
在生起(欲界三因的)悅俱善心之後,
能以(色界的)善心或(出世間的)首3果心,
生起(進入)32種亦是悅俱的安止心.
在生起(欲界三因的)捨俱善心之後,
能生起(進入)12種亦是捨俱的安止心.
◎三因=3善因=3美因=無貪、無瞋、無痴
(re 8大善心 ch1:12~13)
◎欲界的8大善心裡,其中4個與智相關的善心能導向安止
裡面有2個是悅俱的,凡夫及3果學者生起該心之後,
能以如下32心進入色界、出世間的安止,
32心=4 x 8心 (亦為悅俱、屬首4禪)
=4禪支 x (色界善心+出世間的4道心+首3果心)
◎色界善心=與無貪、無瞋、無痴相關、得禪定而出現於色地的禪心:
4禪支=首4禪 (re ch1:18 助心入定的5禪支=尋,伺,喜,樂,一境性)
初禪善心:以5禪支觀察目標、清除一切心的困擾後所證得的禪定心.
第2禪善心:捨棄尋,提昇伺,喜,樂,一境性 此4心所,增強定力而證得.
第3禪善心:棄除尋/伺,提昇喜/樂/一境性,增強定力而證得.
第4禪善心:棄除尋/伺/喜,提昇樂/一境性,增強定力而證得.
◎道心=一種安止(禪定)心=一種善心,(re ch1:26~27)
緣取涅槃(無為究竟界)為目標,脫離世間生死輪迴的證悟層次.
4道心=須陀洹道心,斯陀含道心,阿那含道心,阿羅漢道心.
=4個證悟層次
果心=無貪、無瞋、無痴的善果報心,
道心生起後,入果定時,會生起果心多次,維持2、3個心識剎那,
作用是體驗道心所帶來的解脫.
首3果心=須陀洹果心,斯陀含果心,阿那含果心
每道/果心依5禪支可分5禪那安止層次.
◎欲界的8大善心裡能導向安止的4個與智相關的善心
裡面有2個是捨俱的,凡夫及3果學者生起該心之後,
能以如下(亦為捨俱、屬第5禪的)12心進入安止
12心=第5禪的色界善心
+無色界的4善心
+出世間的4道心 +首3果心
色界的第5禪善心:棄除尋/伺/喜/樂,提昇一境性+捨受,增強定力而證得
無色界的4善心:緣取4個特定禪心目標,心淨化後證得的禪心.
∵都有相同的2禪支(捨、一境性)
∴色界第5禪善心≒無色界的4善心
凡夫及3果學者由生起以上4種與智相關的善心(4大善心)後
得以進入(以上)44種(=32+12)安止心.
15~16 阿羅漢(i.e.離欲者),
在生起(欲界三因的)悅俱唯作心之後,
能以唯作心或(出世間的)阿羅漢果心,
生起(進入)8種亦是悅俱的安止心.
在生起(欲界三因的)捨俱唯作心之後,
能生起(進入)6種亦是捨俱的安止心.
◎欲界的8大唯作心裡,其中4個與智相關的能導向安止
裡面又有2個是悅俱的,阿羅漢生起該心之後,
能以如下(亦為悅俱、屬首4禪的)8心進入安止,
8心=色界的 4唯作心
+出世間的 阿羅漢4果心.
阿羅漢4果心=首4禪支x阿羅漢果心.
◎欲界的8大唯作心裡能導向安止的4個與智相關的唯作心
裡面有2個是捨俱的,阿羅漢生起該心之後,
能以如下(亦為捨俱、屬第5禪的)6心進入安止,
6心=第5禪的色界唯作心
+ 無色界4唯作心
+ 阿羅漢果心
∵都有相同的2禪支(捨、一境性)
∴色界第5禪的唯作心,≒無色界的4唯作心
阿羅漢:由生起以上4種與智相關的唯作心(4大唯作心)後
得進入(以上所提)14種(=8+6)安止心.
16 以上是意門心路過程之法。
◎(有關禪定、道/果的意門心路過程)總結:
1.凡夫及3果學者:修行未達阿羅漢程度者皆稱「凡」字輩,
經由生起以下4種與智相關的善心(4大善心):
(1)悅俱-智相應-無行心
=感受愉悅、自發生起、與無貪/無瞋/無痴(智)相關的心
(2)悅俱-智相應-有行心
=感受愉悅、受慫恿、與無貪/無瞋/無痴(智)相關的心
(3)捨俱-智相應-無行心
=感受不好不壞、自發生起、與無貪/無瞋/無痴(智)相關的心
(4)捨俱-智相應-有行心
=感受不好不壞、受慫恿、與無貪/無瞋/無痴(智)相關的心
以之把心導向安止,便能進入以下44種(=32+12)安止心
32心=首4禪支 x (色界善心+出世間的4道心+首3果心)
=色界的初禪善心,第2禪善心,第3禪善心,第4禪善心
+ 出世間的初禪須陀洹道心,第2禪須陀洹道心,…第4禪須陀洹道心
初禪斯陀含道心,第2禪斯陀含道心,…第4禪斯陀含道心
初禪阿那含道心,第2禪阿那含道心,…第4禪阿那含道心
初禪阿羅漢道心,第2禪阿羅漢道心,…第4禪阿羅漢道心
+ 初禪須陀洹果心,第2禪須陀洹果心,…第4禪須陀洹果心
初禪斯陀含果心,第2禪斯陀含果心,…第4禪斯陀含果心
初禪阿那含果心,第2禪阿那含果心,…第4禪阿那含果心
12心
=色界的第5禪善心
+ 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善心,識無邊處善心,…非想非非想處善心
+ 出世間的第5禪須陀洹道心,第5禪斯陀含道心,…第5禪阿羅漢道心
+ 第5禪須陀洹果心,第5禪斯陀含果心,第5禪阿那含果心
生起以下4種與智相關的唯作心(生起、作用後,消逝不留業力):
(1)悅俱-智相應-無行心
=感受愉悅、自發生起、與無貪/無瞋/無痴(智)相關的唯作心
(2)悅俱-智相應-有行心
=感受愉悅、受慫恿、與無貪/無瞋/無痴(智)相關的唯作心
(3)捨俱-智相應-無行心
=感受不好不壞、自發生起、與無貪/無瞋/無痴(智)相關的唯作心
(4)捨俱-智相應-有行心
=感受不好不壞、受慫恿、與無貪/無瞋/無痴(智)相關的唯作心
以之把心導向安止,便能進入以下14種(=8+6)安止心:
8心
=色界 的初禪唯作心,第2禪唯作心,第3禪唯作心,第4禪唯作心
+出世間的初禪阿羅漢果心,第2禪阿羅漢果心,…第4禪阿羅漢果心
6心
=色界的第5禪唯作心
+ 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唯作心,識無邊處唯作心,…非想非非想處唯作心
+ 出世間的第5禪阿羅漢果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