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12 最後一回合
我們可以讓此生成為你的最後一世,
但無法讓此生成為你最精彩的一世,這只能靠你自己,
為此,你必須努力修行,你必須答應我這點.
【12-1 一滴靈性】
◎藉由與不如己者比較而感到快樂,是大多數人生命中的全部快樂,
∵看到別人沒有同樣的東西(好房,好車,好衣服…)而感到高興,
以為自己活得很好,
這是病態的生命.
對我而言,活得好是:
◎坐在這裡,就很好,是否擁有什麼,甚至有無食物吃,什麼都不重要,
你並非無法賺取食物和其他,但這些(穿什麼衣服、住什麼房子、
別人如何對待、別人對你說什麼、如何仰視/輕視你)
並不能決定你此刻是誰,
◎若你是像這樣活著,則無論在哪裡,你一定活得很好,
生命體驗都會是美好.
◎25歲時,我突然獲得巨大的靈性體驗,
(註:指1982年薩古魯在查蒙迪山(Chamundi Hills)的開悟經歷)
在那之後,我就想,我要教全世界如何真正欣然地活著,人人皆能得到.
◎我的夢想仍是人們應該幸福地生活—這是可能的,但許多人已放棄,
◎許多都是頑固的悲慘之人,他們決心投資其苦難,
隨年齡增長和頭髮變白,我已成熟,所以現在,我想,
◎我們可能無法做到教所有人每刻如何幸福地生活
但至少能教他們明智地管理生命最後一刻以漂亮地卸離身體(善終).
這很重要,
◎∵卸離身體狀態(死後)的生命期間比
具有身體狀態(生前)的生命期間長得多很多,
◎當人卸離身體時,其生命體驗是天堂還是地獄,
很大程度取決於他們如何死亡.(re Ch6-1死亡是否需要做準備)
我很擔憂這個問題,∵我看到大多數人走得很糟,
即使是那些自認很成功、活得很好的人,約90%也走得很糟,
◎那些以為自己活得很好的人,有了生命中想要的一切,
接受教育,找到工作,結婚生子,孩子長大,國外結婚定居,兒孫滿堂,
對多數人來說是夢想的生活,人生按照夢想進行,
◎但當走到生命最後階段時,他們完全失常,支離破碎,走得很糟,
◎∵現代社會既未意識,也未關照如何善終這重要的一面,
∴我覺得至少應傳授一種簡單的靈性過程,能在幾分鐘內傳授,
◎使人們生命中至少有一刻能明智地處理.
但你知道永不可能讓世上所有人在一生中,
花7天、每天3小時,坐下,學習,在生活中練習,
◎我們仍希望人們願意這樣做,
若是頑固的悲慘之人,
則至少讓他們有尊嚴而非困惑、茫然、悲慘地死去.
∵可能性和現實有段距離,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走這條路,
∴我越來越實際,正在接受這現實,
◎除非有人願意,否則辦不到.
你可以哄勸他們,推他們一把,除此之外,能做的不多,
超過某個程度,他們全都會離開.
在Isha瑜伽中心,最多只能把少數人放在密封罐(般的純粹環境)裡,
我們可以一路推著他們.
◎我相信我們能教導每個人如何善終,
∵這並不需花太多時間,很簡單,也很容易,
我正在想辦法,無論他們是否願意,都能教他們,
◎我們可以在其中放一些東西,當那刻來臨時即發揮作用.
◎靈性過程不僅助人好好地活著,亦助人好好地死去(善終),i.e.
◎靈性過程幫助人們在最大的意識和恩典中,
處理(臨終)從身體(有形)到超越身體(無形)的轉變時刻.
◎若想要自己做出這種選擇,則需要做一定量的準備,
◎有很多方法能在生活中培養這種意識,
當死亡來臨時,它會在恩典中帶著你渡過難關.
◎此刻若人願意合作及專注一下自己,
則我們就能為每個人創造那個時刻,
這是過去大多數啟蒙的方式,瑜珈士會坐在一地,像這樣啟蒙人們.
有人可能會說:我生活中什麼也沒發生.
這不要緊,
◎當死亡那刻來臨時,它就會發揮作用.
現在我們希望大規模地積極開展這項工作,讓人人生命中都能有所穫,
◎若現在沒有,至少當那刻來臨時,它一定會發揮作用.
有很多次,老病者請我去探望他們,
有時,有些人發現父母年事已高,正在受苦,就寄父母照片給我,
若他們足夠成熟-不要求康復而是讓其解脫,
或若其分業(Prarabdha Karma,re Ch2 2-1)即將完結,
◎則若我探望那人或看了那人照片,則7~8天內他們就會離世,
∵沒有軟體,則生命無論如何都會處於邊緣.
◎有時延長某人生命是好的,有時縮短其生命是好的,
∵有時這人未到達應到之地,但已無力,∴你延長其生命,
有時他已到達應到之地,但仍有力氣,∴你必須釋放它,
◎在生命中(延長、縮短)二者都是需要的.
◎只有當人完結全部的分業(Prarabdha)之旅,才可能徹底解脫.
有很多∵年老而死去的人可能一直活得像個十足的傻瓜,
但在最後幾天,其內在突然有種對自身的新意識-新智慧感,
◎∵他們的分業(今生分配的業力)已完結(註:"死亡的品質"),
只剩些小事,而(來世的)業力配額尚未來到,
∴當一切結束時,他們處於無業力負擔的空間,這是一段有福時期.
◎即使是個一生無知者,你也會看到他們突然知道:
"接下來三天裡我就會死."
這樣的人很容易消(溶)解,(re Ch2-2)
∵已來到無業力負擔的有福境界.
他們在其他地方有庫存的業力,
但在此有一點無業力的空間,
◎我們能幫助他們有意識地死去,而非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死亡,
若氛圍有利,則可能溶解得到解脫.
◎但當分業(業力)完結前就病死時,
若試圖溶解他們,則行不通,我也不會這樣做.
◎我們能為他們做的,是幫助他們帶著覺知(意識)死去,
然後,在其他地方,他們的生命會有所改善.
◎即使這人不認識我,也可能這樣做.
在此層面,我所說的"我自己"也是你,
於該維度,沒有個人,你是否認識我並無區別,
◎我對未謀面者的啟蒙,比對已謀面者的啟蒙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