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法分析各個心所生起於哪些(與哪些相關).

( 10.序文

  11.分析6心所          12.總結

  13.分析14不善心所       14.總結

  15.分析25心所         16.總結

  17.不定附隨 )

 

10 隨後解說心所與何相關,

  7心所-遍一切

    6心所-只存於相關者,

   14心所-只存於不善

   25心所-存於

 

11首先,7心所出現於所有89,名為遍一切心所.

7遍一切:一切皆有7心所,執行最基本且重要的作用.

  (1)觸=接觸目標,啟動心路過程.

  (2)受=直接體驗 (//)感受.(其他心所間接體驗)

  (3)想=分析印記,體會時便能認出目標.

  (4)思=指導目標行動,行動善惡決定於,是造業的最主要因素.

  (5)一境性=專一目標.每種必要因素,

         不能獨自作用,須配合4禪支(心所):

    :投入目標,:維持專注於目標,:目標歡喜,:感受禪那.

  (6)名法命根=維持相關的名法//.

  (7)作意=指向目標,如船舵-控制方向.

 

 11 6心所中:

    (心所)生起於(下列)55

  44欲界 +11初禪 55

510只有7遍一切心所,沒有(投入目標)心所.

  4454欲界-5(5x210)

    11初禪色界(/果報/唯作) 3初禪 

          + 出世間(4/4) 8初禪  

  更高層次的禪定(其他的廣大出世間)禪修時已棄除心所.

  44 + 11 55心所

 

11 (心所)生起於上述55 +11266

除了上述55,2也有(維持專注目標)心所,

  更高層次的禪定(其他的廣大出世間)禪修時已棄除心所.

  112色界(/果報/唯作)32 

             + 出世間(4/4)82

  共有55 + 1166心所.

 

11 勝解(心所)生起於78.

 (除了5相應之外.

痴根疑相應裡沒有勝解(確定目標)心所,

  ∵受到困擾時,無法作任何決定.

   510亦沒有勝解 ,只有7遍一切心所.

   89-510-1(疑相應) 78勝解(心所).

 

11 精進生起於73.

  (除了5,5轉向,領受,推度之外)

無因軟弱又被動,

  55轉向領受推度沒有精進(支持相關)心所.

   89-5(10)-1(5轉向)-2(領受)-3(推度)73

 

 11生起於51.

 (除了憂俱、捨俱身識4之外).

(目標歡喜):是,俱行.  

    2:是欲界2不善(嗔根),,故無. 

    捨俱55個=欲界6不善(4貪根+2痴根)

               + 欲界14無因

                (=雙4(4x28)+ 2領受+2推度+2轉向(五門+意門))

               + 欲界12(4大善+4果報+4唯作)

               + 色界(+果報+唯作) 35

               + 無色界125

               + 出世間(4+4)85          

    身識欲界無因的雙5,2身識,1為苦受,1為樂受,沒有.

    4(只餘一境性,沒有)11

 =色界(+果報+唯作)34 +出世間(4+4)84

    121-2-55捨俱-2身識-114 51

 

11生起於69除了無因2痴根之外)

無因軟弱被動,痴根(,掉舉)昏暗而無行動,

  ∴都沒有(行動或達到目的)心所.

   8918無因-2痴根(,掉舉) 69

 

12 121,6心所(尋//勝解/精進//欲)

  相關的,依序

  556678735169,

    6心所無關的,依序

  665511167021.

◎第1行數目是與6心所相關的數目,

   2行數目是與6心所無關的數目.

   若涉及出世間禪定層次,兩行相加總數=121,

   若不涉及出世間禪定層次,則總數為89

 

13不善當中:

  痴、無慚、無愧、掉舉出現於所有12不善,

  名為遍一切不善(心所)

◎痴、無慚、無愧掉舉盲目於惡行的危害,

  4遍一切不善心所出現於12個不善.

 

13  只出現於8;

    邪見只出現於4與邪見相關;

    只出現於4與邪見不相關.

◎邪見、慢:只出現於貪根,執著五蘊.

  ∵邪見(錯見)生於錯誤識知,存於邪見相關的貪根

   我慢(驕傲)生於自我評估認為比別人優、劣或同等,只生於邪見不相關的貪根.

  兩者不會共存.

 

13 、嫉、慳及惡作只出現於2嗔恚相應.

(反感、氣惱、煩躁)、嫉(嫉羡不喜)、慳(吝嗇)、惡作(追悔)

  只出現於瞋恚相應, 瞋恚相應2(/有行),一定有,

  嫉、慳、惡作3個則是依情況生起.

 

13  昏沉與睡眠只出現於5有行.

◎昏沉(消沉)、睡眠(沉滯的狀態)

  只會出現於有行415不善.

 

13  只出現於

◎疑=猶豫懷疑佛法僧(過去、未來、緣起),有多種立場.

 

(總結)

1414不善心所5相應:(4,3,4,2,1

心所生起於哪些與哪些相關-稱為「相應

  4(痴、無慚、無愧掉舉)遍一切(12)不善,

  3(、邪見、慢)只在(8)貪根,

  4(、嫉、慳、惡作)只現於(2)瞋根,

  2(昏沉、睡眠)只在(5)有行,

  1()相應.

 

15 25心所當中:

  19遍一切美(心所)存於所有的59.

  3心所偶而個別出現欲界8,

             但必定都出現於8出世間.

3(8聖道正語、正業、正命)

  世間(三界),只有在欲界8大善-刻意遠離惡行,才會出現心所,

  而且惡行(身、語及邪命)範圍不同,遠離的惡行種類,會生起個別不同的離心所,

  其一存在,2個必不存在-不能共存,

  ex:遇殺生機會,只生起刻意遠離殺生正業

           遇偷盜機會,只生起刻意遠離偷盜正業. 

   另∵阿羅漢已完全根除造惡傾向,故無刻意遠離造惡的需要,

  欲界果報/唯作色界+無色界廣大沒有心所.

  但8出世間,必定都有3個離心所,斷除一切造身惡行/語惡行/邪命的傾向,在完成作用後,裡出現清淨的語、業、命

     i.e. 3個離心所出現於16欲界8大善 + 8出世間

 

15 (2)無量心所時而不定生起28

  =除了5之外的12廣大心

 + 欲界8大善

 + 8欲界有因唯作.

  (有些人認為2無量心所不存於捨俱)

2無量:悲與隨喜只在相符情況下才生起.

         (心所:於悲愍苦難眾生時生起;

          隨喜心所隨喜他人成就時生起.)

有些人認為2無量心所禪那層次悅受相應,

   而∵5禪心捨受已替代悅受,故無2無量心所.

 

15相關的有47

 12欲界相應

  +35(=27廣大+8出世間)

一切都有某種程度的正見.(除了不相應欲界之外)

 

(總結)

16 (25)心所4相應19,3,2,1)只生於

  19心所生於59

   3心所生於16

   2無量心所生於28

   1心所生於47

 

17嫉、慳、惡作、3離、悲、隨喜、慢、昏沉與睡眠,

 11心所偶而個別生起,為不定附隨法,

 其餘41心所,則都為定附隨法.

52心所當中,嫉、慳、惡作、3離、悲、隨喜、慢、昏沉與睡眠-

   11心所偶而個別(不一定)生起於相關的.(稱為不定附隨法)

   其餘41心所,一定生起於相應的.(稱為附隨法)

arrow
arrow

    Mibo20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