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禪定使心淨化專注,但最高階的禪定、苦行都不能拔除內心不淨,因此佛陀停止苦行,經極久歲月發展無量的福德資糧後,發現正法Dhamma:內觀(Vipassana)看見身心現象如何形成業力(苦因)與解脫之道,於是教導八正道:戒(sīla,犯戒會產生痛苦而無法練習內觀)、定(samādhi,專注&淨化)及慧(paññā了知實相不只是所呈現的那樣),以發展靈性本質純淨的心=所有宗教共同點(愛與善意)(慈悲待哀傷之人)、(他榮同喜而非妒)、(平等心面對變化,逆境中平靜泰然而非失衡).

現代科學研究外界,然而佛陀說:你會在這6尺之軀內發現真理(苦因與解脫之道人因誤心物現象為我,常覺孤單無助內觀與自己溝通,比與天使溝通更重要。痛苦對所有人都一樣,正法也是,容易練習,卻因時刻都受負面擾亂而極困難。

每個傷人言行皆始於思想,伴隨呼吸、感受一體相連,不察而繼續憤怒,度假轉移注意,回家後面對同樣壓力,不斷習性反應(憤怒、憎恨…都是過去業果)=現行種子→污染心,當下痛苦未來果報也痛苦,一因致一果,又成下個因,持續痛苦之輪,諸相背後的自然法則(緣六根,生觸;緣觸,生感受;緣感受,生貪瞋若此不生,故彼不成.)不受佛陀操作。

佛陀內觀觀察呼吸、感受,發現了空性身心範疇內全是振動、無實體,每件事都短暫,感受不會一直在無常不能成為永恆快樂的成因,體驗:無常=心物現象(我)的真相=無我(anatta,經驗全盤熄滅痛苦(涅槃,nibbāna)

軟弱者仰賴外在(上帝)賜予解脫;佛陀非賜解脫而是指引正法正法越前進,越高深(如海洋離岸越遠越深),你得負責淨化自己的污染,訓練心解脫習氣,否則無法自由。進展標竿為:閒暇時,平等心保持覺知感受,別管成因緊張,就放鬆,避免造新業sankhāra或kamma),舊業就浮到表面被拔除,安詳快樂的生活(就是毫不費力的用功處理壓力時覺知全部真相:一半外在、一半內在(污染)實相瞋恨不愉悅的=貪愛愉悅察覺污染凌駕,就花幾秒觀察感受,感受不會一直在感受污染皆無常工作時,全部注意力放在工作

分辨決心執著:做益事時,有決心;若生氣憤怒,就是執著;失敗了,要微笑;若未涉不善作為,則不應對無法控制的事感到愧疚必要時展現有力言行,不生憤怒,不受生命起伏變化所困擾,一切都不能使他動搖,成為地球上最有力量的人(沒有比純淨的心更大的力量)。

我們在學校花好幾年學與生命微關的事,卻不願花十天往內探索,演講僅啟迪理解,要獲真實利益,十日課程的精神監獄是必須的,十天後,你可選擇接受或拒絕它內觀中心是正法的學校課程、住宿免費,捐贈全出於志願,利潤動機在商業無可厚非,但價錢標籤貶損價值,正法精髓毀於一旦,正法(戒、定、慧)無價,當正法老師開始為教導收費,就不再是出於愛與慈悲的無私服務。

每天早晚內觀禪修,才能在心的深層起作用缺乏規律,修行力度減弱,無法獲最大效益約一個世紀前,傳統內觀閉關六星期課程長度足以觸及心的深層十天仍能掌握法門梗概,再短便連梗概也摸不到。三天表層並沒學到觀察深層實相有些學員誤解而不再深入,如此短課程反阻礙到達深層,衍生不淨。

以任何能維持長時間的坐姿內觀,不強調特定姿勢,但頸和背部要直盤腿而坐可讓身體穩固,姿勢維持較長時間,淨化過程的本質,即使姿勢舒適,貪愛的習性浮現後,仍會經驗些許不舒服若病可用輔具、椅子…)。

獨修重要,共修是樂事,皆有優點.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十日課程,在內觀中心的氛圍裡練習,有如充電,獲得力量和啟迪。在正法上進步,自然想為正法服務,方法千百種,若無時間,可中途參與維修、共修或協助管理一日課程。學習放下個人觀點、沒有我執地為服務愛和慈悲對待學員和法工,從伙伴中獲益,澄清疑惑。葛印卡老師在烏巴慶老師指導下練習內觀十四年,常到中心服務,時機成熟,葛印卡被指定為老師開始教導內觀發現正法服務所累積的波羅蜜賦予巨大力量

靈性不需宗教宗教沒靈性則如燈塔無燈,怎能指路?儀軌教條外殼,執著外殼(造訪禮拜處、行儀軌)不會使人有宗教情操,靈性本質(純淨的心:愛心、慈悲、包容)才令人聖潔,忽略靈性、執著己見外殼 →負面情緒 →衝突暴行耶穌對將他折磨至死的人們心懷愛與慈悲,是真正的聖人,神父終身目標為追求耶穌品格,內觀有助領納基督的特質。佛陀教導內觀溫和不爭吵的方式說服他人,成為一位好(基督、回教…)教徒,和睦共處真理適用所有人。

靈性皆平等,無(貧富…)階級區別,就像不同河水匯入大海。只有當你運用正法,是法之燈塔,跟隨自然法則有助心生慈愛、包容他人擾己和異見(忍辱,解脫的波羅蜜之一),憤怒習性雖會再度壓倒,但你能以內觀(戒、定、慧)維護心靈健康,安住於智慧,如同蓮花美麗綻放,不附著生長的污泥濁水

政治家、商人及社會領袖具影響力,責任甚大,靈性冷靜敏銳的心能快速做正確決定,行為溫和,贏得人心,靈性與事業並進,影響品質從最高層蔓延下來社會由個人組成除非每個人都持續淨化自心,內在安詳,善意互動,社會才會安詳,為己為人都應發展靈性品格,以更負責態度回社會圓滿責任,你的首要正法是確定能侍奉父母,如何吸引父母學習內觀以身作則你內在安詳快樂,他們必受正法吸引

為何僅一見鍾情?應每見鍾情。忠誠意謂許諾廝守一生,純淨的愛充滿慈悲,不受情慾歡愉羈絆內觀洞察歡愉無常、致苦持續換伴侶、貪愛更多歡愉如同試圖盛滿無底水桶、陷身激情火海而時刻焦躁痛苦貪愛生愁苦、貪愛生畏怖物質的歡愉短暫,越多財富→越執著歡愉→越恐懼失去有樂趣無妨,但應確定是在享受生活,不執著,錯過時不會痛苦

禪修通常指專注一個靜止對象,內觀不同在於觀察不斷變化的現象高階禪修知識對沒經驗者無用,執著特定經驗會錯失內觀意義.調身(瑜珈調息(Pranayama)兼容相輔,是個人選擇,不應混雜內觀與瑜珈冥想。擁有超能力(ex:眼通、他心通…)亦不能使人快樂,執著於此會使人自大,忘卻淨心目標只要仍受憤怒、恐懼、貪婪…污染,就仍是受苦的人;最大的超能力(奇蹟、真正的成功)是解脫痛苦、感到快樂,沒人能奪取由體驗智慧帶來的真實快樂

葛印卡老師講述他在學內觀前,世俗成就使他發展出很高我執,只要有我執,就沒有安詳,不能忍受不按他意願發生的事,心生痛苦,使氛圍緊張,燒己燒人─雇員惶恐,才華不能發揮,負面情緒耗費產能。偏頭痛是個偽裝的祝福,促成了與烏巴慶老師見面,他深受老師特質感動,在第一次十日課程中親證內觀效益,了解「知道你自己(Know thyself)」=知道我(心物現象)的真相內觀後更有能力解決難題,心敏銳、覺醒,長時工作仍精神奕奕。面對事業被國有化的無常正法給了葛印卡不動於心的力量,閱讀佛陀法語時解除了疑惑

「智慧、平靜看待事物」對他人是喜悅的泉源年老本身並不會使人不快樂葛印卡老師說:「每刻發生壞滅和生死,我正快樂地變老。我記得三十歲時何其痛苦,差不多五十年後,我感到快樂健康多了老年與我相合,我有更多智慧與快樂我周遊列國與舊生會面,也和未聽過內觀的人見面。散播越多快樂,我就更快樂!」有人問老師希望如何被後世憶念,他回答:「為何要憶念我?謹記佛陀的教導才重要。」老師快樂是因學生遵循教法而非因禮敬。

學會和諧生活,就學會平靜死亡如生老死,是存在的一部份,須適當治療,瞋恨只會造業苦,感受與憂鬱皆無常,∴對待不愉悅要平等心區別疼痛因病或業,面臨痛楚服用不影響神智的藥物,保持清醒警覺,以正法勇氣、喜悅與平等心面對死亡.

人類有兩種特質:感恩忘我(不求回報)助人布施金額不重要,重要是純淨的心付出,真正的慈善是單行道,不期待任何回報期待回報,布施便不純淨。健全態度是:如何服務更多人,開發般若(智慧)的人謙遜,布施是為限縮我慢

印度失傳正法的原因之一是:流傳錯誤信息將佛陀描述成毗濕奴天不良特質的化身、貶正法為印度教分支…,影響正法根本面向,不瞭解平等心感受無常,卻致力於在脈輪獲得感受(拙火)並無法拔除業行,反而加強貪愛制約

三藏文獻、入滅後五百年間其他傳承從未使用「佛教」一詞,「佛教Buddhism哲學」是派別意涵的矛盾詞彙,佛陀從未教導大小乘,而是超越所有宗派、普世的乘(內觀正法是精髓)阿育王在帝國提倡內觀禪修不同學派從正法(四聖諦、八正道、緣起法則…)吸取養分,和平共存千年來僧伽師徒相傳正法於緬甸;有人從中獲益,自然想要他人也得益, 並為此感謝尊崇實踐佛陀教導的僧伽。現在孟買的大佛塔是紀念佛陀、感謝緬甸和烏巴慶老師的標誌,教育關於佛陀的真相,讓不同宗教的人一起靜修,為安詳和諧努力

arrow
arrow

    Mibo20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